当前位置:首页 >> 流金岁月 >> 年度质量报告 >> 正文
福州市艺术学校2020年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福州市艺术学校   2020-12-30 点击量:

目 录

1.学校情况1

1.1学校概况1

1.2学生情况2

1.3教师队伍2

1.4设施设备3

2.学生发展4

2.1学生素质4

2.2在校体验5

2.3资助情况6

2.4 就业质量6

2.5 职业发展7

3.质量保障措施10

3.1专业动态调整10

3.2教育教学改革10

3.3教师培养培训14

3.4规范管理情况19

3.5德育工作情况23

3.6 党建情况26

4.校企合作28

4.1 校企合作开展工作情况和效果28

4.2 学生实习情况29

5.社会贡献30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30

5.2 社会服务30

5.3 对口支援31

6.举办者履责31

6.1 经费31

6.2政策措施31

7.特色创新32

7.1薪火相传育新秀闽韵流芳续华章——非遗校园行活动32

7.2以艺启智,以美净心34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36

8.1 教师与生源均缺乏36

8.2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36

8.3教学缺乏经费支助37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福州市艺术学校始建于1957年。学校位于闽侯县甘蔗镇闽江之滨、昙石山旁,是福建省一所培养闽剧(含闽剧音乐)、曲艺、十番音乐、民间舞蹈人才的学校。2016年4月,市政府将学校划归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一步为学生升学深造创造条件。2016年7月,学校戏曲表演(闽剧)专业荣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8年8月,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教育基地成功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学校新校区占地50.27亩,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其中一期占地面积30亩,建设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和实训剧场,已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占地面积20.27亩,建设综合教学楼、体育场地,已于2017年底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新教学楼规划涵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区及大小实训练功房等,合理布局,相邻而不干扰,为学校办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唯一培养闽剧艺术人才的专业院校,学校致力于闽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019-2020学年,学校继续践行“以赛促练”,支持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近30人次荣获省市乃至国家级大奖。尤其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引领师生第一时间投入到战“疫”主题作品创作中,以戏曲形式宣传防疫知识、凝聚抗疫力量,先后创作出福州话抗疫诗《我为战“疫”做贡献》、闽剧戏歌《逆行者》等作品,在福州市“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获奖作品展播中由蔡玉榕老师作曲、梅花奖获得者陈乃春演唱的《战疫情》荣获优秀作品奖,由梅花奖获得者陈洪翔演唱的《逆行者》荣获入围奖。

1.2学生情况

2019-2020学年学校有学生209人,其中中职阶段107人。2020届毕业生31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开设戏曲表演(分闽剧表演方向、器乐方向)及舞蹈表演两个专业,均为第三产业类专业。

备注:图中“实际招生数”及“在校生数”为中职阶段学生情况

1.3教师队伍

年份

在编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其中

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

(%)

兼职教师比例

(%)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

本科

硕士研究生

高级讲师

双师教师型

2018-2019

32

22

27

1

9

8

25

48.4

84.3

3.1

28.1

2019-2020

32

31

27

1

9

8

25

49.2

84.3

3.1

28.1

比增(%)

0

9

0

0

0

0

0

4.3

0

0

0

现有在编专任教师32人,公共基础课教师5人,专业课教师27人,专业课教师比例84.3%;高级讲师9人,讲师12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8.1%;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84.3%;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3.1%;双师型人数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25%;兼职教师占教师比例49.2%;生师比3.31:1。

1.4设施设备

1.4.1学校基础设施

学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校舍建筑面积共24597平方米,其中一期校舍建筑面积为18647平方米,二期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为595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9333.9平方米,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923.2平方米,宿舍楼建筑面积5737.2平方米,剧场建筑面积6602.4平方米(含地下室),篮球场900平方米,运动场6600平方米,绿地9606平方米。校内各种建筑物、体育场地、绿化、道路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土地利用率高。教学、实训、运动、生活设备设施齐全,配套完善,能充分满足学校的办学需求。

1.4.2实践教学条件(生均以中职阶段107人为基数)

年份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实训实习工位数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纸质图书数量(册)

生均图书量(册)

2018-2019

6775367

80659

135

1.6

7731

92.9

2019-2020

7025263

65657

135

1.3

9959

93

比增(%)

3.7

-18.6

0

-21.5

28.8

1.1

学校设有戏曲表演(分闽剧表演方向、器乐方向)、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2大专业,教师中有国家一级演员、演奏家,同时聘请一批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到校教学。学校专业主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艺术人才,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主动加强校团合作,拥有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7025263元,现已创建成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并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与专业人才。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疫情期间的宣传与防护,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周围,按中央与上级各部门的部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疫情期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师生远大志向、家国情怀、疫情防治、法治与安全意识,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本校区安定、和谐稳固。我校进一步以项目驱动开展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具体如下:

2.1.1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每月节点,开展主题丰富的线上班会。比如,传承雷锋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开展中学生“宅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祭英烈主题班会与网上祭英烈活动、中国梦-我的梦等,通过班会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1.2开展道德讲堂。通过道德讲堂,教导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电节水节能、垃圾分类习惯,形成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禁食野生等观念。

2.1.3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疫情期间,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共10节课,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在疫情期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为学生返校复课打下良好心理基础,并帮助学生解答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予以及时的排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1.4开展内容丰富的生命安全线上教育。定期组织学生上“生命安全线上教育,主要内容有《预防毒品 健康成长》为主题生命教育、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珍爱生命-暑假安全教育等内容,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珍惜生命,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思想道德保障。

2.1.5开展线上文明礼仪活动。充分利用各班级建立的微信群与QQ群,推动全校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建设文明校园。主要内容有文明交通、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提供思想保障。

2.1.6开展感恩教育。利用母亲节,开展《阳光、亲情》为主题的母亲节感恩教育,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2.1.7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国防教育》,在学生心中构筑“法律在我心中,我在法律之中”的意识。

2019-2020学年,学校毕业班有31人,文化课合格率100%,专业技能合格率100%,双证书获得率100%,毕业率100%,毕业生去向渠道呈多元化趋势,其中14人到闽剧院团、福州市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等单位对口就业,15人大学录取继续升造,1人参军,1人事业单位。

2.2在校体验

2.2.1理论学习满意度

以主题班会为基本形式,以讲座、道德讲堂、民俗文化讲坛为辅助,开展德育第二课堂活动。按开教育功能划分,把德育活动教育主题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以爱党爱国爱福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类是以文明实践教育与环保实践相结合的道德规范教育、第三类是以生命安全为主珍惜生命教育、第四类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从而全面推动中职学生平衡发展。

持续开展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讲堂。通过“我们的节日”的节点,开展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讲堂,引导青少年学生领悟中华经典文化,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所在,进一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陶冶品德情操,提高文明素养。

进一步开展文明福州书香满城活动。以《福州故事百讲——闽都文化篇》为依托,从中节选闽都文化一些章节供学生阅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而且让学生了解闽都文化的特点与一些内涵,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福州地方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从中也契合本校闽剧专业与十番音乐专业业学生课外读物的需求,有利于他们了解更多福州地方民俗文化。

2.2.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学生对在校期间校园生活、安全、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的满意度较高。在疫情期间,闽剧专业学生录制预防新冠病毒短视频、音乐专业线上开展合奏等活动,为战胜疫情助力,展示当代中职学生的风采。

2.3资助情况

为了促进教学,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市财政根据《关于免除福州市艺术学校学费事宜的请示》(榕文[2009]76号)文件精神,下拨专款用于艺校学生免学费项目,从而促使学校的长足发展。2020年学校实际到位学生免学费补助资金79.58万元。免学费政策的有效落实,缓解学子们尤其是农村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压力,增强学子们潜心学习戏曲的积极性与信心,助力闽剧非遗事业薪火相传。

2.4 就业质量

2019-2020学年,学校毕业生总数31人,就业人数16人,就业率100%,对口率87.5%,“双证书”获得率100%。2019-2020学年毕业生中升学人数为15人,升学率为48.3%,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第三产业领域,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样,其中以学校推荐为主。毕业生初次月收入平均达2500元以上。

2019-2020学年各类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毕业生数

就业数

就业率(%)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戏曲表演

18

16

88.9

14

87.5

舞蹈表演

13

13

100

13

100

总计

31

29

93.5

27

93.1

注:就业数与对口就业数均含升学及复读人数。

2.5 职业发展

2.5.1 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

2.5.1.1学习能力的培养

21世纪闽剧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闽剧学生的刻苦自习能力,第一要求学生在闽剧专业结构上掌握必要的表演艺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专业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元素要领的表演套路。第二面对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学习精品折子戏表演,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通过多看熏陶,提高学生的专业课表演技能。另外,学校经常性组织专业汇报演出及技能赛事等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得以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5.1.2 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校学习闽剧专业的同时,要不断了解剧院发展动态,培养适合社会、闽剧院的适合表演人才。学校在培养闽剧人才上,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加强舞台实践演出,利用学生的毕业汇报及专业考试汇报演出机会,培养闽剧表演文武兼备复合型人才。这是突出戏曲表演专业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办好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及舞台经验方面得到提高,尽快地适应剧院舞台表演规律,融入新的表演团体环境中去。

2.5.1.3 岗位迁移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培养闽剧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如开设戏曲化妆课程、音乐选修课程、舞蹈选修课程等。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以项目(与民间剧团联合)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闽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全方位的课程训练,以便学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创业岗位。

2.5.2戏曲表演(器乐方向)

2.5.2.1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结构相应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演奏技能外,并加上“思政”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上的思想觉悟。也时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汇报演出、教学成果展示、校外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得以实践学习,也在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并予以改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的提升。

2.5.2.2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加强舞台实践演出,利用学生的毕业汇报及专业考试汇报演出机会,提高戏曲表演(器乐方向)人才培养质量。这是突出戏曲演奏专业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办好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及舞台经验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零适应期”。

2.5.2.3岗位迁移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戏曲表演(器乐方向)教学除传统教学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开设音乐赏析课程,初步培养学生对戏曲音乐伴奏的再创造能力,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教学的尝试和创新中。同时,提供学生更多实践演出机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2.5.3 舞蹈表演

中职院校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突显自己办学的特色,我校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不断创新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职场需要为目的、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切入点。

构建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设置时,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以岗位技能要求逐一工作过程落实到有关的课程内容中去,使学生在每一个课时中都能学到与岗位技能有关的内容,真正做到使学生在校学了就有用、学了就会用。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课程体系,就是要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把岗位中的每项技能在教学计划中得以落实,以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项目,以工作要求落实实训内容,使实训能与专业知识、技能产生联系,增强学生的职场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任务和目的明确的前提下,具有针对性强、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加强校企合作,针对当今校企合作现状,企业和学校应该加强交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关键位置。一方面,企业给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使其能够在其岗位上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另一方面,企业也参与到中职教学中来,只有参与到其中来,才可以保证中职教育特色和质量。因此,学校应强化校企沟通,了解企业需求,以便在教育中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舞蹈教育专业必须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构建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完成这项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进步,中等职业学校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作为大量输出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源泉,应该针对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逐渐改变原来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从社会现实、企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开设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戏曲表演(器乐方向)、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三个专业,以职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为核心,坚持“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育人才”的专业建设方向,加强非遗专业建设。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及发展动态,为省市闽剧院、歌舞剧院、各文艺团体和民间剧团推荐专业表演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

教学改革是传统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革命,而闽剧传统学习方式是口传心授、模拟教学,同时在其专业加上“思政”教育来引导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在进入新世纪多媒体年代,提升教学模式尤其重要,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看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发展。

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入“思政”教学模式并进行大力度改革和优化调整,课程思政的关键核心在于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不仅提高了戏曲表演的唱腔、毯子功、基训、把子、分科表演等特色显著的专业课程,也在“育才先立德”思政教育上取得了良好成果。同时,积极组织闽剧专家编写闽剧校本教材。2019-2020学年闽剧教研室进行了课程研讨和实施,更加重视人才教育与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视唱课、方言课、闽剧简史课等,让闽剧学生多方位掌握闽剧历史与戏曲专业知识。

教学中不断加强闽剧师资队伍建设,如闽剧青年教师参加了“第十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和一系列公益演出活动及实践演出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以此来培养老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在不断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实践中,闽剧教研室积累很多教学经验。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优化闽剧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合理、科学与否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根据闽剧专业课程特点,强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自主性练功学习、创作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提高闽剧教学质量。在教学观念上、改革教学模式基础上,大课与小课即分类又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习情境的要求,采用了精品剧目教学、内心启发式教学、角色创作、技能竞赛等方法,同时增加了戏曲精品剧目欣赏课,激励学生励志成才。

2019-2020学年学校戏曲表演即闽剧表演专业增设了“闽剧表演赏析”、闽剧简史课、视唱课等,对戏曲表演人物分析、节奏把握的欣赏,提升对闽剧舞台艺术的认知、闽剧唱腔和乐谱掌握都有一定提升。刚入校学生都是小学生,对闽剧表演相当陌生的,视听感受还未启蒙,更谈不上对闽剧剧种的理性认识。因此,首先让学生完整欣赏闽剧折子戏,让他们在听闽剧唱法、表演身段、表演技巧,结合教学使闽剧学生通过艺术美的熏陶,将最优美身段、闽剧唱腔特色等表演亮点挖掘出来,可以引领学生形成对闽剧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其次,加强视唱课、闽剧简史课等闽剧表演基础技能训练,结合闽剧折子戏教学等多方面技能技巧表演知识进行唱、念、做、打表演训练。实践证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其学习内容范围与其他很多闽剧表演内容具有相互交叉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闽剧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3.2.2戏曲表演(器乐方向)

学校戏曲表演(器乐方向)即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增设了合奏、合唱排练课,利用现代化的校园建设,以乐团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增强音乐表现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施过程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项目,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联系,如:合唱、舞蹈、美术、戏曲等,形成跨专业综合学科发展。学校今年还与福州市台江区文化馆签订了共建美育(非遗文化)合作协议,依托台江区文化馆现有十番艺术资源,共同组建了“十番艺术乐团”,因此戏曲表演(器乐方向)即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增设了十番音乐相关课程,在教学中挖掘十番音乐特色,开展十番音乐舞台实践等活动,建立与非遗单位的联动机制,全面开展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此外,继续加强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比重与力度。器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加大了视唱、练耳的比重,在教学环节中首次结合了学生的声乐,在欣赏教学的同时演唱出音乐的主题,大大提高学生整体艺术素养与音乐能力。器乐课程教学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的授课形式,增加了西洋乐钢琴课程和大提琴课程,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增加了选择,丰富了学校的乐器选修,也为将来学校的管弦乐团的建立培养新的力量。

3.2.3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

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艺术类教育开始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汪。创新是新时代艺术教育的主旋律,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今后艺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舞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早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从社会现实需求还是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出发,中职学校都必须加强对复合型舞蹈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加强舞蹈职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不仅会影到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还可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舞蹈专业教学方式,追求更加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切实掌舞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

学校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对各年级的学生分阶段因材施教,重点帮助年龄大、自身条件差的学生,通过编排适合她们的节目,推上表演舞台,让其树立学习信心,掌握表演技术技巧。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学校不断创新学习和实习实训教学方法,推行“教、学、演”合一的互动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课堂教学搬到舞台上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熟悉舞台,尽早实践未来工作阵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1:1)。

中职学校舞蹈课堂教学的创新,提升舞蹈专业人才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不单单是提高实践能力、训练专业技术那么容易,还需培养审美能力和想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真正的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即兴或是模仿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体会、多揣摩,通过长期的训练,使之了解并掌各种角色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力,让学生把自己的形体语言表达出来。众所周知,构成审美能力的方面很多,其中不仅包括个体判断力、感知力,还包含了想象力。学生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如实践学习、理论学习以及欣赏表演中,感知美,发展自己审美能力,可以客观评价美,进而基于此创作出全新的舞蹈艺术。

在今后的舞蹈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都要建立起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为中职学校舞蹈教育职业摸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3.3教师培养培训

3.3.1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落实教学理念,提高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队伍成长,闽剧教研全面、高效、多渠道的大力加强闽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使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闽剧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提供培训机会,不断增强闽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闽剧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在有计划地招聘优质师资的同时,重点鼓励教师们通过写论文、外出培训、各级各类比赛、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演出,在不断提高闽剧执教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对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3.1.1设置共建课程,与行业对接

与行业对接,校企双向互动共建课程,校内教学由行业内专家完成,校外实训则是安排学生跟随企业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完成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因此,整个课程的实训与岗位任务紧密结合,充分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平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系统等,全面收集分析行业最新信息、学习扎实操作技能,使老师的就教学方向与行业需求对接。

3.3.1.2设计思路

随着戏曲全国普及,未来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本课程设计思路将以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且以专业的教材与社会需求相互结合,通过基础训练、剧目编排以及剧目表演、相应等级考试、全国大赛等方式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老师真正理解闽剧表演,懂得闽剧,学以致用来最终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3.3.1.3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深刻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3.1.4基本原则

校企共建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要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双证书”原则。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简称“双证书”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各专业要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规划与选择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拓展教师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在学习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是实训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老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3.3.1.5构建企业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教学团队

转变校内专任教师的职能:以企业管理者及一线工作人员为主,专任教师为辅,配合企业教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由企业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协商,打破以往校内专任教师“唱主角”的地位,让专任教师做企业教师的助手,同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一面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平,一面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形成真正的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企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本课程的实训场地包括校内实训场地与校外实训场地。实训内容与实训效果考核由企业教师监督与考核,校外实训则是安排学生到培训机构中,跟随企业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完成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因此,整个课程的实训均以真实工作场景为基础,与岗位任务紧密结合,充分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联合,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由校企联合共同构建,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重点、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包含两个部分:校内实训成绩和校外实训成绩。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核评价均由处于本课程教学一线的企业教师完成,确保成绩的合理与公正性。此考核评价体系在校企合作构建和完成的基础上,重视岗位的实践操作技能。

3.3.2戏曲表演(器乐方向)

青年教师参加了《第十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相关剧目的联排和演出活动,大大丰富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舞台经验。青年教师李一盈老师改编的《又见茉莉》在经典名曲《茉莉花》的基础上融合闽剧音乐“茉莉花”、“弥陀寺”、“一枝花”等传统曲牌同时加入福州传统十番锣鼓音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参加第六届福建省大学生艺术展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在教研会议中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体会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课程内容。此外,陈志勇、刘立彬、王渤、林艳珲等青年教师获得校级课题立项,李时茜老师获得2020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立项,多位教师的论文成功发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3.3.3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

学校注重教师培训,制定培训制度、奖励方案。学校加强各专业教研室教研学习,强化专业教师自主学习。学校选派了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舞蹈编创和教学的研修、教学管理、高级PPT制作、微课制作和班主任提升等各类培训,通过各项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学校还要求教师增强自我评价和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定期举办师生汇报展示教学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强化了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能力。学校还培养青年教师自主编创有闽剧戏曲特色的剧目《战金山》,参加了省市很多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在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舞蹈展演的中学组获得一等奖。自2018年至今,培养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市职业技能竞赛(中国舞表演)赛项中职组,获得了省级二等奖6项和市级一等奖3项的好成绩。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如何科学地教授课程内容,提高每一个动作的规范,从单一的舞蹈动作训练开始提升课程的质量。学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重视了市场的人才需求,开设实践课程。积极组织开展舞蹈实践,舞蹈活动,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提升。为预防舞蹈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没有充分掌握舞蹈专业的技能和舞蹈理论知识,导致舞蹈教学质量落后。有些舞蹈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舞蹈教学中没有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法等新兴的教学方法。抓好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行老、中、青的教师队伍梯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开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计划,依托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加强教学规范管理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其它各项工作均应以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严格执行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9-2020学年,教务处结合学校实际,适时完善教职工工作量标准及考勤制度,通过科学制度来管理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凝聚力。常规教学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落实。教务处按照学校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好教学常规,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3.4.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成败直接影响学校德育管理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本学年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

定期在线上组织班主任会议,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在家学习、疫情预防教育工作。继续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每年班主任培训为依托,派班主任参加培训,促进班主任业务水平与班级管理水平。继续用好班主任微信工作群,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及时解决各班级出现的问题,把握班级动态,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完善校级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工作。为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本学年度,本校区完善校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条件,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每学年评选一名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并作为推选市级优秀班主任的后备人选。

3.4.3加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管理

3.4.3.1疫情期间,确保晨中晚对学生体温进行测量并登记在册,每日上交校医务室存档。

3.4.3.2.禁止学生点外卖,包裹一律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入学校。

3.4.3.3.定期线上组织学生开会,循序渐进教导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例如:本处继续与甘蔗校区教务处一起配合,抓好学生的日常考勤。

3.4.3.4.进一步与生管老师、物业配合,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宿舍和教室管理工作。疫情期间,严格落实学生体温晨午晚检工作和宿舍、教室通风工作,定期检查学生宿舍、教室卫生情况和通风情况,做好宿舍、教室消杀,保证学生疫情期间在校安全。

3.4.3.5.疫情期间,学生全封闭管理制度。周一至周五为全封闭在校学习,学生未经甘蔗校区学生处允许,不得离开校门。每周日晚6:00前需要准时返校,由生管老师点名。若发现未及时返校的学生,生管老师报知班主任,由班主任亲自向家长打电话咨询情况,做家校之间监管学生的衔接。疫情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管理,并根据学校防疫的需要,不断完善疫情期间返校学生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

3.4.4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

3.4.4.1加强领导与监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防疫抗疫人人有责,动员师生员工等一切力量,力求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加强对安保人员的监督指导,切实保证各项安全工作有效执行;

3.4.4.2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提升校园师生应急逃生能力;通过校园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微信群转发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以防疫抗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反恐反邪教等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3.4.4.3突出安全工作重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校保安门卫管理工作,完善校园应急预案,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疫情期间,对外来人员进校严格执行出入登记管理,对校内校外出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并查验健康码,不断健全进出管理制度,加强保安人员的巡查巡逻等工作,防止不法人员对学校的破坏,确保全校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及时做好应急预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台防汛、食物中毒、火灾等各种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对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处理,尽可能将校园师生的生命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4.4.4重点检查校园各处安全设施状况,做好隐患排查,防范于未然。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制度与每月开展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定期对宿舍楼、食堂、电房等校园安全重点区域和灭火器、监控探头等安防设施进行排查,及时处理校区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好隐患台账和维稳台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

3.4.4.5周末及节假日安全管理。节假日期间,应进一步加强进出入管理和校园安全巡逻工作,杜绝消防安全事故和外来人员滋扰,确保我校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坚持值班制度,特别是做好疫情期间值班人员的安排,督促值班老师做好疫情期间值班与校园巡查工作,及时处理校园发生的各种安全状况。

3.4.4.6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明确责任,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系统,根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文件要求、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区实际情况,继续按我校疫情期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和《学生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与《学校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强化学生疫情期间的安全教育,并明确学生安全防护的职责及万一出现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继续贯彻落实与新生家长签订《学生周末离校回家、返校期间安全协议书》,规定学生要遵守协议的内容,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周末离校与返校的安全工作。

3.4.5 后勤与财务管理

2020年,学校后勤管理处与物业公司密切配合,在日常校园维修维护上实行精细化管理,水电维修实行网络报修制度,基本做到统一维修,紧急情况随报随修,保证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加强水电巡查,及时维修损坏的水电设施,争取不因设施的损坏而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做好校园的绿地植物管理养护和绿化维护工作,定期对校园苗木进行修剪整枝,对各种观赏型树木进行修剪造型,为师生工作及学习营造优美的绿化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认真检查各处卫生情况,努力保持校内清洁;食品方面,严格把关食堂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问题,餐具每天消毒,做到饭熟菜香,尽量减少剩菜剩饭现象,加强对师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校内报批计划执行,对校内新增固定资产先验收,再根据凭证一一登记,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对班级公物、办公用品及卫生用品的管理,进一步落实“谁使用谁保管”的管理原则,对年度设备款,做到及时、准确,按时上报。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管理,监控安装到位。同时,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坚持按有关文件执行,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好设备预算前期统筹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完成年设备采购工作任务。

3.4.6 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强化专业教研组建设,逐步加强规范管理,以老带新,共同探讨教材,形成良好教学研究氛围。闽剧、音乐、舞蹈、文化等各科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听课,定期组织研讨会,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积极申报课题。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3.4.7学校返校复课工作

在学校领导、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帮助下,有组织、有序地开展学生返校复课工作。做到精确引导、保证每位学生返校时均有一位教师陪同并引导入校。相关人员做好返校每位学生体温测量与登记工作。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培育广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家国情怀、法治与安全意识,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本校区安定、和谐稳固,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立足我校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争创“文明校园、安全校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这一年来,开设了以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文明实践教育”等内容丰富的主题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生命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意识。

3.5.2校园文化建设

预防新冠病毒宣传教育短视频。因疫情原因,未开展线下的校园活动,但我们师生通过线上开展服抗疫情宣传活动。闽剧班组织部分学生录制预防新冠病毒宣传教育短视频,并通过我校微信公众号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

战“疫”主题创作。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鼓舞战胜疫情的决心,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念,我校教师投入到战“疫”主题创作中,先后创作出抗疫诗《我为战“疫”做贡献》、闽剧戏歌《逆行者》等作品。以戏曲形式宣传防疫知识、歌颂白衣天使、凝聚全校师生抗疫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念。

3.5.3文明风采活动

自2020年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这位不速之客突然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面对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我校积极开展防疫工作,各班班主任在学生处的统筹下,积极动员全校学生和家长凝心聚力,共同战“疫”。我校学生结合各自班级实际情况,在疫情期间,本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疫宣传与教育:

2015、2016级闽剧班:在防疫前线,有一群“最美逆行者”在抗疫的第一线救死扶伤,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用实际行动来为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级闽剧班:既有对学生的防疫宣传与教育,也有对身边亲戚朋友的辐射宣传,通过自发组织创作了一段(预防冠状新型肺炎)的情景剧,来呼吁身边的亲戚朋友们做好防控工作,共同防疫。

音乐专业中职阶段:停学不停教育,在因疫情而延长假期期间,鼓励学生多与家人相处,感受亲情,同时,疫情期间给深化家校合作提供了契机,也为家庭教育搭建起一个更好发挥作用的平台。

通过线上开展校园风采活动,再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增强学校德育工作时代感,使学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3.5.4社团活动

目前,我校学生处定期与校图书馆合作,开展读书兴趣知识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认识多读书的意识,通过多读书,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与素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当代社会所要求的艺术人才。

3.5.5共青团

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艺术特色资源,成立老中青三个志愿服务队,逐年扩大队伍,志愿者占党、团员人数的90%,在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共青团牵头,各部门配合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有力地推动“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1.学校成立青年服务志愿队,定期进行上岗培训,有固定经费保障,制定完善的奖励措施。共青团支部制定了志愿者培训方案,并制定了志愿者保障及奖惩制度。此外,还组织学习有关的政策、制度、责任、义务。

2.组织开展“榕城守望,为爱同行”与“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我校专业特色,以闽剧送温暖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及时报送活动信息。

3.为丰富志愿者活动多样性,我校开展青年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活动的倡议及方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4.志愿服务队与老年大学共建,辅导、排练闽剧节目,并承担闽剧研修班的教学,定期到九日台、社区进行闽剧票友教唱。

5.积极开展“学雷锋月”送温暖活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参与闽侯县委组织的“协作助残”专项活动演出。

6.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务星期六活动。

7.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教职工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感,学校组织教职工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和捐款活动。我校教职工在实践中传播文明,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心他人,提升自己。

3.5.6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学校学生人数较少,学生会成员由班主任推荐,德育工作会议通过产生,学生会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扣时代脉搏,结合每月的节点或纪念日,开展各方面活动,促进全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会活动主要围绕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开展。

3.6 党建情况

3.6.1发展党员情况

2019-2020学年,教师党支部于2019年10月20日吸收一名积极分子窦龙人,于2020年5月20日开会,将两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即陈菲、黄晓明。

3.6.2理论学习情况

教师党支部坚持每月开展专题学习会议,一学年以来共开展14次理论学习。2019年9月全体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10月起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共4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1月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12月党风廉政专题学习;2020年春季因疫情停学,党员以线上形式集体学习;3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福州”系列学习;4月移风易俗典型专题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书籍学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学习;6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7月学习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

3.6.3共联共建情况

学校教师党支部与福州市闽剧院艺术传承与发展中心党总支共同成立党建共建项目,项目周期自2020年4月至10月底。2020年4月8日,党总支一行5人来到福州闽剧传承发展中心,双方就党建共建、校企合作有关工作进行洽谈对接,签订了为期半年的党建共建协议书,双方重点就党员培养、党员队伍建设、闽剧数据库项目、二元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并达成工作合作共识。7月20日下午,开展了“校企共建,传承非遗”党建共建项目第二季度活动暨党日活动,活动中汇报了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报告,展示了共建党建阵地建设情况,共同讨论了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并就“廉政倡俭,爱岗敬业”的主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心谈话,教师支部纪检委员林特还为双方党员讲授了一堂《戏曲与思想教育》主题微党课,最后,双方共同为两位长期为闽剧舞台幕后鞠躬尽瘁的优秀职工陈心、潘宗华,以及双方共同培养的二元制学生汤文星,送上了帮扶爱心礼物。

“样板支部创建”项目推进成效明显,2019年9月19日在福州市宝林禅寺“庆祝建国70周年暨庆中秋”晚会献演。11月11日晚,党总支开展“我的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前往福州大戏院观看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大型革命题材吕剧《大河开凌》。2020年6月29日赴福建教育学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演出,献演《林则徐充军》、《林觉民与妻书》等以福州爱国人士为题材的闽剧节目。6月,教师党支部策划了“防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在三次分批次返校日和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返校日活动中,全力做好师生防疫志愿服务。

3.6.4创新党建情况

教师党支部2020年1-2月开展“艺术战‘疫’先锋行动”,该项目参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申报。党员教师蔡玉榕首先创作了一篇福州方言诗《我为战“疫”做贡献》,全体党员创编演制闽剧戏歌《逆行者》,新老党员齐心协力创佳作,邀请退休老校长老党员陈乃春推出又一艺术抗疫作品《战疫情》,项目还推动了党建带团建,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在家和家长一起创编了防疫知识宣传视频《防御疫情从我做起》,通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教师支部的艺术抗“疫”作品参加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福州市委文明办主办的"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在千百份戏剧曲艺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最后,《战“疫”情》获得优秀作品奖,《逆行者》获得入围作品奖。

教师党支部参加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个好”优秀成果评选,其中,支部好案例《非遗闽剧文化青少年传播员教育实践》讲述了支部在2018年开展全国第六个“敬老月” 福州市光荣院公益演出活动,得到有关单位关注,并与闽侯团县委共建“非遗闽剧文化青少年传播员教育实践基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少年宣讲员,在福州市公益领域掀起来一股“闽剧”风的事迹。案例最终获评三等奖。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工作情况和效果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闽剧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高度重视闽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努力为有志于发扬闽剧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和青年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发展渠道及上升空间。学校表演艺术专业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作共同培养闽剧高层次人才。

2016年11月,学校向福建省教育厅申报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经专家评审,2017年3月入选2017年度“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之一。2017年11月,“二元制”表演艺术(闽剧表演)专业大专班(学制3年)正式开班。“二元制”表演艺术专业大专班借鉴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以“工学交替”“演学并进”为办学特色,结合闽剧非遗文化独特性的声腔、念白、曲牌及闽剧的特色乐器,开设具有闽剧表演特色的教学方式。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以剧团师傅的特色剧目教学实践演出为中心,以专家理论技能教学为导向,以福州闽剧市场需求为目标。

2020年,迎来了首届“二元制”表演艺术(闽剧表演)专业大专班20名学子毕业。2020年11月15日,在闽江师专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首届“二元制”表演艺术(闽剧表演)专业大专班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师生们先后为观众们献上了闽剧《打神告庙》、《金鞭记》、《红裙记》、《杨门女将》等闽剧经典折子戏片段,扎实的基本功底、精湛的表演技艺,不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尽显了闽剧艺术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无穷魅力,深受省、市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好评与肯定。首届“二元制”表演艺术(闽剧表演)专业大专班学子毕业,实现了福建省戏曲高层次人才培养零的突破,对做大做强非遗专业、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和发展福州地方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此外,为更好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学校还与福州市台江区文化馆、闽侯县非遗传承发展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建。目前,正同闽侯县文化馆、闽清县闽剧团、福州市曲艺团等洽谈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闽剧非遗文化繁荣发展。

4.2 学生实习情况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学校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签订培养合作协议,2020年4月,5名闽剧班毕业生到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实习; 2名毕业生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实习;2名毕业生到其他闽剧团实习。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闽剧专业作为培养闽剧艺术的摇篮,每年都会输送优秀的人才,进入省市专业闽剧团实习,通过用人单位调查回访,对我校毕业生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了充分的肯定。综合调查信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学生道德品质优良,文化素质高,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

5.2 社会服务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020年学校继续深入开展“闽剧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闽剧中青年教师分别到仓山福湾小学、福州市麦顶小学及闽侯县荆溪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活动主要采取现场体验教学及讲座两种形式开张,通过系统介绍闽剧知识及零距离的体验接触闽剧艺术,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非遗闽剧艺术的独特韵味,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闽剧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注入新力量。其中,身为福州市闽剧非遗传承人的林理杰老师,给福州市麦顶小学排练的优秀闽剧传统剧目《林则徐充军》选段,参加第三届福建省中小学(少儿)戏剧展演中,获得小学组节目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同时该节目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

多年来,为更好地助力闽剧非遗艺术的薪火相传,我系先后与仓山实验小学、闽江师专附属小学、闽侯县实验小学昙石分校、竹岐中心小学、仓山福湾小学、福州市麦顶小学及闽侯县荆溪中心小学等多所小学共建,老师定期进小学校园教授闽剧兴趣班课程,从娃娃抓起,为闽剧艺术发掘、培养潜在人才,推动闽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5.3 对口支援

持续推进“闽剧进校园”活动。作为培养福州地方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学校努力推广闽剧进校园的经验。2020年,学校先后与仓山实验小学、闽侯昙石小学、闽江师专附属小学、竹岐中心小学等七所小学共建,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安排,专业教师定期进小学校园教授闽剧兴趣班课程,从娃娃抓起,为闽剧艺术发掘、培养潜在人才,推动闽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2020年我校财政拨款收入1347.45万元,全年支出1201.95万元,其中教学设备购置费33.67万元用于购买实训设备及教学设备,新校区二期建设经费支出23.27万元。2020年学生人数为254人,生均经费6300元。

6.2政策措施

学校坚持“以艺启智 以美净心”的办学宗旨,深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办学秩序井然。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建章立制,一方面积极制定《福州市艺术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福州市艺术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暂行办法》、《福州市艺术学校学生宿舍检查评比办法》等常规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科学民主管理。另一方面,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有效遏制其蔓延,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等上级部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与安排下,先后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复学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八项制度,系统全面梳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要求、流程和制度,责任到位、分工到人,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迅速反应、及时处置,进一步织密师生健康安全网。此外,继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障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财务制度规范完备,严格执行省、市收费公示制度,按规定合理使用经费,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光操作,重大改革、事务决策都经过校务会研究讨论、表决通过,保证政务公开。

实施教师聘任制度,强化绩效管理。学校现有编制数50人,实际在编人数38人。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福州市教育局等上级部门文件精神,落实教职工编制的设置与使用,实行全员聘任制度。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坚持教师的“德、能、勤、绩”与收入待遇挂钩。严格执行年度考核制,工作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聘用、评优评先、晋级相挂钩,加大力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7.特色创新

7.1非遗传承•闽韵流芳

闽韵悠悠,桃李满园。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福州闽剧代代传承新成果,展望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新面貌,2020年11月15日,学校在旗山校区开展“非遗传承 闽韵流芳”——“非遗校园行”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一: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换届

15日上午九时许,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在学校举办第三届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换届选举大会,省文旅厅领导及全省闽剧界院团代表、闽剧艺术家代表等近百人参会,校党委陈荣生书记出席大会并致贺词。经大会推选,我校当选为闽剧研究会会长单位,闽剧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福州市艺术学校原校长陈乃春同志当选为第三届闽剧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福州闽剧艺术传承中心主任杨东、我校艺术系副主任徐青、艺术系副主任陈洪翔等8位同志当选为副会长。研究会换届,为闽剧艺术的发展汇聚了更多资源,注入了更多力量。

系列活动之二:福建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成立

为整合闽剧资源,汇聚闽剧力量,我校牵头成立福建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上午11时,学校组织福建闽剧老艺术家之家、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福州市闽侯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等13家闽剧院、团及社会团体在旗山校区召开福建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并举行签约仪式。副校长林旻主持会议。联盟理事长、校长林贤及各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辞。

福建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闽剧界的优质资源,搭建起学校与院团之间合作培养闽剧人才的平台,建立起闽剧教学、创作、实践和科研等合作交流的渠道。相信这将成为闽剧艺术发展的里程碑,通过各联盟单位的努力,将进一步提升闽剧艺术人才培养质量,营造非遗文化代代相传、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

系列活动之三:首届“二元制”表演艺术大专班教学成果汇演出

下午2:30,我校在综合楼一层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首届“二元制”表演艺术专业大专班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活动。省老领导黄瑞霖、陈营官、郑松岩,省文旅厅厅长吴贤德,市领导陈为民、何静彦、李春,校领导陈荣生、林贤、林旻,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及福建省闽剧研究会全体参会人员、闽剧艺术家、戏迷和学校师生等共700多人观看了演出。市政府李春副市长为演出活动致辞。

演出活动在《又见茉莉花》悠扬舒缓而又灵动跳跃的民族管弦乐合奏声中缓缓拉开序幕。“二元制”表演艺术专业师生先后为观众们献上了《打神告庙》、闽剧《金鞭记》选段、《林则徐与王鼎》、《红裙记》等七出闽剧经典折子戏片段。扎实的基本功底、精湛的表演技艺,在展示学子风采、展示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时,也尽显福州地方文艺——闽剧艺术的无穷魅力。最后,陈乃春、陈洪翔、周虹、陈琼、吴则文等闽剧界“五朵梅花”集体献唱了闽剧戏歌《走进新时代》。活动中,林贤校长还为首届“二元制”表演艺术专业大专班毕业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我校作为福建省唯一承担闽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始终致力于非遗文化闽剧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本次“非遗校园行”系列活动,将进一步激励广大闽剧学子及艺术人才,在党的领导下,站在时代前沿,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同时将更好地整合闽剧界的优质资源,为发展闽剧事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2以艺启智•以美净心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中职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艺启智,以美净心”的德育指导思想,树立“立人立德融于专业学习”的管理方针,不断探索,逐渐形成我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日常注重以专业教学启智的德育模式。我校闽剧表演专业、民间舞蹈专业、民间十番音乐均属福州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与发展,优秀剧目、折子戏、音乐片断都蕴含着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及优秀传统道德与爱国情怀,我们充分利用与挖掘其内涵,取其精华为德育所用,达到育人的目的。

例如:闽剧传统剧目与折子戏的剧情与人物,都有一定深刻文化底蕴,教师在教授剧目课时,不仅教授学生表演,而更重要地教会学生从中懂得人生的哲理、陶冶个人情操、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闽剧的传统剧目是开启智慧的法门,培养良好品德,启迪潜在智慧。

再如:福州民间十番音乐乐器种类多,每个乐器都是福州音乐艺术上的结晶。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演奏方式与手法,教师不仅传授学生乐器演奏的方法,还传授学生用心去体会乐器所发出的每一个音符所代表的意义。用每一种乐器演奏出的音乐,要求学生去领悟乐器所演奏出的音符,因为音乐可以启迪心智,感化人心,它在学生一生的音乐艺术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达到以道启心、以心启智的育人效果。

又如:福州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每一种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教师在通过舞蹈剧目中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福州民间舞蹈所魅力。有些福州民间舞蹈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内容,这就很好地让学生在跳舞时,在思想上去想像大自然的之美,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有些舞蹈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无限敬仰的心情。教师在教学中,充用挖掘舞蹈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总而言之,专业学科渗透德育,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汇编校本德育课程,内容贴近日常学习、生活。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与学制的特点,不断挖掘德育课程内容与开拓德育课程的广度,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什么方面的指引,需要教师从什么方面的帮助。通过德育处老师与学生对话,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汇编了一本涵盖23个话题的德育校本教材。从2019年秋季开始,逐渐实施校本德育教材中内容。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 教师与生源均缺乏

针对闽剧人才培养中存在主要问题就是编制冻结、教师缺乏、生源缺乏。

教师缺乏的原因在于闽剧专业人才少,且学校编制现处于冻结状态,相关部门未能批准招聘教师。如果聘请剧团演员来校教学,难以保证课堂时间,教师难请。闽剧生源缺乏原因在于闽剧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小学毕业学起,这样家长为让孩子多念书,不愿意子女过早学闽剧专业。

教师缺乏,希望相关部门能开放学校未用编制数,开渠扩源,进一步扩大学校教师队伍。提高生源就要加大宣传,如开展闽剧进校园活动等,进入中小学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注重文化课程的安排,注重闽剧人才的全面发展。

8.2“三教”改革待强化

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体制不顺、投入不够等系列问题。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和与企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相互兼职制度落实不力,尤其在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政策供给端的短板。

当前,学校的教材建设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尤其缺乏适合于线上线下结合运用的“立体式”教材。

教法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必须改革传统的普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广泛采用项目制、情景式教学,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如何建立适合不同专业群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索。根据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需创新推行校内课堂和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校内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完成项目教学、教师答疑解惑;企业课堂完成综合技能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8.3教学缺乏经费支助

因戏曲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音乐、服装、道具、化妆等经费开销)造成演出、考试、排练都要有经费开销,这样打造一出精品教学剧目不易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提出解决方案:端正培养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改革课程设置,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增强其科研经费、项目经费、教学经费申请,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以便学校在教学中,更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闽剧表演人才。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