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金岁月 >> 年度质量报告 >> 正文
福州市艺术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度)
来源:福州市艺术学校   2017-12-25 点击量: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福州市艺术学校始建于1957年,2016年4月划归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闽侯县甘蔗镇闽江之滨、昙石山旁,是福建省一所培养闽剧(含闽剧音乐)、曲艺、十番音乐、民间舞蹈人才的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与专业人才,占据了福州地方文化艺术的半壁江山。2006年,闽剧、福州评话及伬唱、十番音乐等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校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2014年6月,学校荣膺首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2016年4月,市政府将学校划归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一步为学生升学深造创造条件。2016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公布了62个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福建省3所学校3个专业入选,学校戏曲表演(闽剧)专业榜上有名,专业特色进一步凸显。
    作为唯一培养闽剧艺术人才的专业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以传承发展福州地方文艺为己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硕果累累。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种戏曲赛事,如:中国戏曲“红梅奖”、文化部教科司主办的“蚁力神杯”、全国中等艺术院校“梨园杯”、福建省剧协主办的“水仙花”等。参赛学生均获大奖,成绩居全省同类艺术学校的前列。

1.2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学生128人,其中中职阶段55人。2017届毕业生18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开设戏曲表演(分闽剧表演方向、器乐方向)及舞蹈表演两个专业,均为第三产业类专业。

备注:图中“实际招生数”及“在校生数”为中职阶段学生情况

1.3教师队伍

    现有在编专任教师34人,公共基础课教师6人,专业课教师28人,专业课教师比例82.4%;高级讲师9人,讲师12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6.5%;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76.5%、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6%;双师型人数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23.5%;兼职教师比例64.7%;生师比3.8:1。

1.4设施设备

1.4.1学校基础设施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共24596.71平方米,其中一期校舍建筑面积为18646.71平方米,二期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为5950平方米,运动场占地6600平方米,绿化率达33%,其中一期教学用房建筑面积3383.9平方米,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923.2平方米,宿舍楼建筑面积5737.21平方米,剧场建筑面积6602.4平方米(含地下室)。校内各种建筑物、体育场地、绿化、道路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土地利用率高。教学、实训、运动、生活设备设施齐全,配套完善,能充分满足学校的办学需求。
1.4.2实践教学条件(生均以中职阶段55人为基数)

    学校设有戏曲表演(分闽剧表演方向、器乐方向)、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2大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4374227元,现已创建成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并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与专业人才。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24字”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生处认真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固化上墙、制作展图、知识问答等形式,并先后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与讲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奋发图强、乐于奉献、勇于争先,努力创优,共建和谐校园,同享文明成果。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以主题班会为基本教育形式,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学雷锋-树新风、感恩祖国、富强中国、清明祭英烈、五四青年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端午节民俗文化、中秋节民俗文化、三爱三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梦·我的梦、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学习党史、国史、福州故事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多样班会课,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自身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中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开展内容丰富的“道德讲堂”活动。定期组织学生上“道德讲堂”,主要搭建学生道德建设新载体,推动学生成为道德建设主体。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广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为教育强校提供思想道德保障。主要内容有:《学习雷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歌唱祖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为贵,谐为美》、《孝文化》、《文明旅游、快乐出行》、《学宪法、讲宪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诚信从身边做起》等活动,进一步开展和规范道德讲堂建设工作,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创建和传播正能量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抓手。
    2016-2017学年,学校毕业生总数18人,毕业率100%,专业技能合格率100%,双证书获得率100%,毕业生去向渠道呈多元化趋势,其中10人到闽院团就业,1人到舞蹈剧团,2人被大学录取继续升造,5人到公司就业。

2.2在校体验

    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让学生从校园文化体验快乐,从活动中得到人生启迪,而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从中获得正向能量,提升自身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阶段的学习中。
    学生对在校期间校园生活、安全、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的满意度较高。目前我校未开设社团活动。主要原因我校所开设专业是戏曲表演(分闽剧表演方向、器乐方向)、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等艺术类专业,这些专业中的课程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而目前其它兄弟院校的社团活动基本与我校所开设专业雷同,因此,暂未开设社团活动。

2.3资助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免学费共计258000元,550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共计800元,4人次。

2.4 就业质量

   2016-2017学年,学校毕业生总数18人,就业人数18人,就业率100%,对口率90%,“双证书”获得率100%。毕业生中升学比例较往年略有降低,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第三产业领域,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样,其中以学校推荐为主。毕业生初次月收入平均达2000元以上。
2016-2017学年各类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注:就业数与对口就业数均含升学人数。

2.5 职业发展

2.5.1 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掌握必要的表演艺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规定的表演套路。另外,学校经常性组织专业汇报演出及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5.2 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加强舞台实践演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突出戏曲表演专业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办好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及舞台经验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零适应期”。
2.5.3 岗位迁移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除口传心授传统教学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开设剧目赏析课程,初步培养学生对戏曲角色理解和再创造能力,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戏曲教学的尝试和创新中。同时,提供学生更多实践演出机会,锻炼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演出中,让学生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性特征,艺术人才的培养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依托、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学生专业技能教育、思想素质教育、辅助就业能力教育等方面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学生成才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学生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才多元教育,最终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
    学校戏曲表演(器乐方向)即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增设了音乐赏析与实践,对音乐艺术的欣赏,首先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演奏家,而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品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在教学中通过艺术美的熏陶,将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可以引领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其次,加强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比重与力度。“视、唱、练、耳”是一种音乐基础技能训练手段,结合乐理等多方面知识对读谱能力、音乐听觉进行训练。基于“视、唱、练、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其学习内容范围与其他很多音乐类学科内容具有相互交叉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大力度改革和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戏曲表演的唱腔、毯子功、基训、分科表演等特色显著的专业课程,都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同时积极组织闽剧专家编写闽剧校本教材。2016-2017学年闽剧科进行了课程研讨和实施,更加重视人才教育与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实践中,闽剧科积累很多教学经验。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优化闽剧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合理、科学与否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根据闽剧专业课程特点,强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自主性练功学习、创作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提高闽剧教学质量。在教学观念上、改革教学模式基础上,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习情境的要求,采用了精品剧目教学、内心启发式教学、角色创作、技能竞赛等方法。
    学校戏曲表演(器乐方向)专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传承传统音乐,提高艺术综合素质修养为目标。从2006年9月1日起音乐科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从而进行了专业动态调整,教学主要以音乐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为基础,器乐教学为主,增设乐队实践排练课程,拓展了音乐视野,增强了合作意识,加强了艺术实践。器乐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加大了视唱、练耳的比重。在教学环节中首次结合了学生的声乐,在欣赏教学的同时演唱出音乐的主题,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整体艺术素养与音乐能力。器乐课程教学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的授课形式。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制定各种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化教师培养深度。每年统一安排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或聘请省内专家到校开展专业教学培训讲座,鼓励广大教师自我充电,通过外培内训、舞台实践、技能大赛锻炼,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2016-2017学年,学校申请专项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向资深老教师学习,并进行汇报演出验收,鼓励教师参加各项赛事及实践演出。
    学校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器乐方向)、舞蹈表演(中国舞表演)等各专业积极开展教研会议,讨论传达学海无涯,终身学习的精神;树立教师日日学习,博学多思的理念;培养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的品质。学校深入了解青年教师提高自身学历素养的需求,支持青年教师在工作期间以不同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模式继续学习与自己专业教学相关课程。在2016-2017学年,陈志勇和刘立彬老师进入中国戏曲学院进修本科学习课程,学习戏曲表演专业,李时茜老师在厦门大学学习音乐专业硕士生课程,李一盈、李佳、郑雅匀等多位老师参加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单科进修硕士学位课程。教师们积极利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时间参加本专业相关学习,追求更高学历。
2016-2017学年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一览表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加强教学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6-2017学年,教务处结合学校实际,适时完善教职工工作量标准及考勤制度,通过科学制度来管理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凝聚力。常规教学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落实。教务处按照学校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好教学常规,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3.4.2加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管理
    3.4.2.1定期集中组织学生开会,循序渐进教导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并做好课堂点名工作,抓好学生日常考勤。
    3.4.2.2进一步与生管老师配合,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学生宿舍是否存在私自搭电线、使用违禁电器现象,杜绝安全隐患。
    3.4.2.3学生进出校门制度。周一至周五为全封闭在校学习,学生未经请假,不得离开校门。每周日晚6:00前需要准时返校,由生管老师点名。未及时返校的学生,生管老师亲自向家长打电话咨询情况,做好家校之间监管学生的衔接。周末期间,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如需外出采购日常用品,需在当日值班的生管老师陪同下,方可外出。
    3.4.2.4各班级组建学生联系群及家长联系群,以便班主任紧密联系学生并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3.4.3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
    3.4.3.1制度保证,措施到位。为确保学生安全,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系统。根据教育部颁发《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学生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与《学校学生手册》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学校安全预警工作预案,强化学生安全教育,明确学生安全防护职责及突发事故处理方法等。与新生家长签订《学生周末离校回家、返校期间安全协议书》,规定学生要遵守协议内容,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周末离校与返校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安全预警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学生出入管理规定及周末学生留校制度,保证学校师生安全。  
    3.4.3.2加强教育,促进自护。结合各种活动节点,以led电子屏、宣传栏等为阵地,做好安全知识普及,积极借助主题班会、知识问答、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反恐反邪教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溺水教育等主题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师生安全意识。此外,组织师生开展火灾、地震应急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3.4.3.3做好隐患排查与处理,防范于未然。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定期排查和处理校区安全问题,及时处理校区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好隐患台帐和维稳台帐,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
    3.4.4 后勤与财务管理
    后勤管理处严格把关食堂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问题,确保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二期工程建设按计划推进;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管理,监控安装到位;教学设备按规定采购,及时落实水电维修及校园环境清洁等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坚持按有关文件执行,合理使用每一笔资金。严格按《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设备。
    3.4.5 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强化专业教研组建设,逐步加强规范管理,以老带新,共同探讨教材,形成良好教学研究氛围。闽剧、音乐、舞蹈、文化等各科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听课,定期组织研讨会。2016-2017学年,闽剧专业教师申报了一项校级课题。今后要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积极申报课题。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班会为主要形式,实施德育课程,分别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道德讲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内容丰富的主题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生命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公民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通过学生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能够主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能够勇于承担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系列课程教育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激发青少年互助、友爱、奉献、进取精神。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从而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文明形象。
3.5.2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我们的节日,积极开展丰富校园文体活动。学校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挖掘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以中华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通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吟咏诵读中接受经典的文化滋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所在,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陶冶品德情操,提高文明素养。    
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开展迎“六一”第五届校运动会。根据学校实际, 开展跳绳、跳远、羽毛球、乒乓球、投篮等五个项目。通过运动会,引导学生增强热爱运动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塑造积极向上的阳光形象,促进学生在运动会中积累正能量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
    以“七一”党的生日为契机,组织学生传唱歌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每个人在这太平盛世之中通过努力实现梦想。通过日常排练,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端午节、中秋节契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亲情,共建和谐家庭等活动,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借节日契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抒发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节日内涵、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感。
3.5.3文明风采活动
    文明风采活动是学校常规德育活动,每年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华诵经典朗读比赛、校园歌咏比赛、校运动会、评比校园之星、美德少年等活动。通过“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学校校风、学风,学生职业理想、职业观、人生观发生着潜移默化地改变,也让更多学生开始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再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增强学校德育工作时代感,使学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3.5.4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学校学生人数较少,学生会成员由班主任推荐,德育工作会议通过产生,学生会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扣时代脉搏,结合每月的节点或纪念日,开展各方面活动,促进全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会活动主要围绕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开展。

3.6 党建情况

3.6.1 党建工作制度化
    完善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认真实施党员年度目标管理工作,要求党员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把制定目标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统一,注重党员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时交纳党费,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并将岗位工作绩效纳入其中重要内容,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3.6.2 党员学习活动常态化
    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专题讨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三个专题,每个专题学习讨论均安排部分党员作重点发言,其他党员互动交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讨论,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和教职员工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引导党员利用“福州党员e家”平台参加网络自主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开展学“党章党规”专题知识竞赛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等,鼓励党员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学习教育,丰富形式内容。
3.6.3党风廉政建设抓得紧
    认真组织学习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强调节日期间要严格执行“八不准、八不得”规定,倡议教师要做到“文明回乡、清廉过节”,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严格执行请示上报制度、校务公开制度,规范了领导班子成员行为,做到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认真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活动,签定了《2016年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坚持领导班子和党员民主测评制度,定期组织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民主政治意识。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工作情况和效果

    为了加强戏曲青年拔尖人才特别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戏曲教育领域的艺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戏曲继续教育,构建戏曲专业人才终身学习机制,提高戏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表演艺术专业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作共同培养闽剧高层次人才。2016年11月,学校向福建省教育厅申报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经专家评审,2017年3月入选2017年度“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之一。
    随后结合学生在单位工作岗位以及实际需求,对表演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做进一步修订,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今年,二元制表演艺术专业共录取21名新生。此次学校专门邀请北京戏曲专家到校授课,希望所有学生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4.2 学生实习情况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学校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福州市闽都文化艺术中心签订培养合作协议,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15位闽剧、音乐专业学生到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实习;3位舞蹈专业学生到闽都文化艺术中心实习。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职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为核心,坚持“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育人才”的专业建设方向,加强非遗专业建设。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及发展动态,为省市闽剧院、歌舞剧院、各文艺团体和民间剧团推荐专业表演人才,均受到单位企业认可。
2016-2017学年学生毕业去向表

5.2 社会服务

    学校始终坚持“以艺启智,以美净心”的办学理念,践行“艺术源于生活,反哺人民”的基本准则,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演出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用艺术教育成果服务于社会,形成老中青三个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福州非遗专业特色推动文明创建工作。
艺术教育服务社会活动。2016年8月,学校资深小提教师胡丹成立胡丹小提琴弦乐团,并在福州、泉港、石狮、晋江等全省多地举办巡回音乐会,音乐之声奏响我省,福州日报、新华网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2017年,弦乐团参加了由福州市委宣传部全程策划的《宜夏•音乐专场》-《仲夏之声》晚会;还在福建大剧院成功举办《夏日清琴》专场音乐会,之后又与福州市歌舞剧院轻音乐团、水之声合唱团三团联袂举办两场《心弦之约》音乐会,为榕城爱乐者演奏诸多中外小提琴名曲。
    回馈社会,积极组织公益演出活动。如:2017年 7月,学校在福州大戏院隆重举办学校建校60周年教学成果展。众多闽剧大咖:“闽剧第一梅”陈乃春、“闽剧首位女梅花”林瑛、闽剧“百灵鸟”兼梅花奖得主陈琼、“闽剧第一青衣”林梦萍等齐齐上阵;历届优秀学子:福州人家喻户晓的“依林妹”——林颖、国家二级演员陈莉莉、优秀青年教师林特、林俤俤等纷纷前来助阵。
强大的演员阵容带给戏迷观众们精彩纷呈的闽剧盛宴。由十岁未满到年过半百等“五代人”参与演唱的大型戏歌《闽韵流芳》、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林则徐充军》、刀飞枪舞的《胡家庄》、《洗浮山》、扣人心弦的《杜十娘》、“莲莲范儿十足”的《王莲莲拜香》;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又陷入深思的《十五贯•访鼠测字》、感人至深的《红裙记•追夫》等十四个节目个个经典,戏迷们人人称赞、个个较好,轰动榕城,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5.3 对口支援

    持续推进“闽剧进校园”活动。作为培养福州地方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学校努力推广闽剧进校园的经验,从2012年至今,学校先后与仓山实验小学、闽侯昙石小学、闽江师专附属小学、竹岐中心小学等七所小学共建,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安排,专业教师定期进小学校园教授闽剧兴趣班课程,从娃娃抓起,为闽剧艺术发掘、培养潜在人才,推动闽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开展农家书屋一对一对口帮扶活动。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委宣传部等关于广泛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的通知要求,根据《中共福州市文明办、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农家书屋一对一共建活动的通知》(榕文广新[2015]626号)的文件精神,自2015年11月起,学校与闽侯县荆溪镇关西村开展“农家书屋”一对一对口帮扶共建活动,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阅览室,并捐赠部分图书、电视、电脑和桌椅,同时提供闽剧戏曲等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音像制品,共同将关西村“农家书屋”建成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2016年我校财政拨款收入1252万元,全年支出1204万元,其中教学设备购置费45万元以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经费2万元均用于购买实训设备及教学设备,新校区二期建设经费支出296万元,实训剧场装修及配套设施经费支出22万元。2016年中职阶段学生53人,生均经费6300元,初中阶段学生79人,生均经费600元。

6.2政策措施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建章立制,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科学民主管理体制。教育部、省教育厅、福州市教育局有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性、指导性文件收集齐全,并根据教育部规定制定了《福州市艺术学校规章制度汇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保障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阳光操作,重大改革、事务决策都经过校务会或校长办公会讨论、表决通过,管理秩序井然。财务制度规范完备,严格执行省、市收费公示制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按规定合理使用经费。
实施教师聘任制度。编制数50人,实际在编40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行政人员5人,后勤人员1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福州市艺术学校在职人员工作分布表》、《福州市艺术学校外聘教师管理条例》,妥善完成教职工岗位聘任工作。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坚持教师的“德、能、勤、绩”与收入待遇挂钩。严格执行年度考核制,工作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聘用、评优评先、晋级相挂钩,调动教师积极性。
    学校新校区共占地50.27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30亩、二期占地面积20.27亩。校园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统一规划,并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分期实施,使学校发展更有弹性,更好地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办学需要。一期建设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和实训剧场,已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教学楼和体育场地,2017年2月开始动工,其中新建教学楼装修已基本完成,预计到12月份投入使用。新教学楼规划涵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室,心理咨询区及大小实训练功房等,合理布局,相邻而不干扰,场所、设施进一步满足学校办学需要。
 

7.特色创新

7.1特色创业-----儒林有戏 大放异彩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林特等闽剧青年教师独辟蹊径,于2016年12月在三坊七巷刘家大院创办了福建省首家聚焦戏曲艺术的工作坊——“儒林有戲”戏曲工作坊,将传统戏曲加以创新,以戏曲摄影、园林版戏曲、厅堂版戏曲、戏曲培训等方式,全力打造戏曲艺术绝佳的视听体验,向大众普及推动福州戏曲文化,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7.2创新教学----校企合作 二元育人

    学校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专业有着60年办学经验。60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保护、传承、提升、传播”非遗文化,弘扬福州优秀传统文艺的职能。2017年3月,福建省2017年“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公布(共86个),学校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作的表演艺术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荣膺其中。这是全国首例以二元制模式培养戏曲高层人才的新项目,也是全省首个培养戏曲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实现了省内戏曲高层次人才零的突破。现学校表演艺术专业“二元制”办学新模式雏形已基本形成,并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打造优质培养链。进一步明确“双导师”制,学校专业教师及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的师徒传承模式,这是对“二元制”新模式的进一步细化和探索,是闽剧人才培养创新点,为培养表演艺术专业人才探索出新路径。通过“二元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传承福州地方文艺,发展后备人才。学校未来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夯实传承发展闽剧专业基础,拓宽闽剧社会影响面,扩大闽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福州特色地方文艺闽剧人才队伍。利用校团联合办学的保障和现代师徒制的优势,全方位提升表演艺术专业人才的学历层次。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

8.1.1戏曲专业招生难
近几年招生日益困难,尤其戏曲表演专业,生源萎缩、质量下降,专业吸引力不强,教育成本偏高。
8.1.2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
近年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虽已进一步加大。但总体而言,专业设施设备、实训基地条件仍需进一步完善。同其他各大专业艺术院校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8.2 改进措施

8.2.1多渠道开展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
    一是继续积极开展“闽剧进校园”活动,为培养后备生源打基础。
    二是加强与院团合作培养人才。积极引入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学生(目前在国戏附中就读)到我校就读,逐步扩大院团合作订单委培的范围,以六年制、三年制或短期培训班的多种形式合作,扩大生源,向全省辐射。
8.2.3加快二期建设步伐。
    二期综合教学楼现已装修完毕,将于明年年初投入使用;二期塑胶跑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将于明年六月完工;加快解决实训剧场二次装修(财政已拨款1000万)历史遗留问题,争取明年年初开工。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