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园地 >> 优秀教师论文 >> 正文
林萍--闽剧武生缺失原因初探
来源:福州市艺术学校   2011-05-08 点击量:
 
  闽剧是个行当齐全的剧种,历史上曾出现陈春轩这样名噪全国的大武生,他长靠短打俱佳,武功超群,能塑造人物,享有“活子龙”、“真武松”之美誉。以陈春轩为代表的闽剧武生有着鲜明的剧种特点,它以火爆、威武、骠悍、勇猛见长。打起来快捷如闪电,演起来栩栩如生见人物。闽剧武生英气逼人,不离开人物的情绪去摆功架,而是讲究要打出气势来。陈春轩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武戏遗产,从武戏的剧本到人物的造型、武打套路、锣鼓曲牌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
  然而,当前闽剧舞台上却很难看到武戏,多年来也没有出现一个称得上角儿的武生。戏曲讲究唱、念、做、打,缺少了“打”,戏曲就少了一条腿。武生(或武旦)的缺失,必然造成闽剧艺术表现力的衰减与剧种的退化。
  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剧作家不写武戏。有些编剧不熟悉戏曲的程式,他们没有研究过武戏的编剧技巧。他们不懂得武戏的剧本结构、语言与武打程式,没有认识到武戏是一种独特地表现生活形式其实武戏在老观众中是很受欢迎的。当年陈春轩不但在大陆走细,在台湾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极受欢迎。现在武戏本子没人写,有的导演认为武戏与杂技体操差不多,很难表达人物复杂的感情,因而常把剧中武打场面简单地处理成几个龙套各翻一串跟斗罢了。演武戏的赏在剧团里没有地位,评不上高级职称,没有说话的份,武戏就此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