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市“谋求大突破、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校今年将在省市领导的关怀下、在文新局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和谐程度,为把我校打造成人文校园、诚信校园、绿色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道德支撑。
2011年,我校以创建市文明单位为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要任务,努力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1、扎实开展形势教育活动。为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将举办 “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片展,利用国旗下讲话、橱窗板报、进行专题形势教育。让学生不出学校门、能知天下事,使形势教育有声有色。
2、开展“知规则、守秩序、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做到:
(一)放大张贴相关规范宣传教育内容,包括《福建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福州市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一争三在六不”的宣传内容(即“争当文明师生;文明在口中,不随地吐痰、不说脏粗话;文明在手里,不损坏公物、不乱倒乱抛;文明在脚下,不破坏绿化、不追逐拖拉”)。
(二)召开“守交通安全、做文明学生”专题教育,邀请闽侯交警中队干警深入学校做专题报告,推出交通安全知识图片展,进行“校内提升素质、校外展示形象”的教育活动,形成抓灌输、抓引导、抓督查、抓成效的管理局面。
3、开展“感知荣辱、崇尚美德”实践教育活动。今年我校将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常年开展“感知荣辱、崇尚美德”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我爱我师·我爱我生”主题演讲、“ “校长信箱”等形式,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把荣辱观的内容有机融入到师德规范、学生日常规范之中,教育全校师生立足本职工作知荣辱、聚焦学校发展作贡献。
二、以深化文化单位创建为有力抓手,努力提升学校形象
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学校外在形象、内在素质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是打造“人文校园”的现实需要。
1、制作“校园名片”、建立校史陈列室,弘扬校园精神,凝聚学校人心。今年我校将结合学校亮化工程,在学校显目位置制作“校园名片”,从外部环境放大学校优势,彰显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校史陈列室的建立,将本着“包容、传承、创新”的理念,围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的主线,汇聚我校办校以来的文化传承,进一步凝聚我校师生人心。
2、围绕文明单位创建、扎实开展系列创建活动。近期,我校将由党支部牵头力争成功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由校长室牵头力争成功创建文明学校、由工会牵头力争成功创建先进工会、由团总支牵头力争成功创建“青年文明号”。各类创建均须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中心,成立专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创建条件翔实制定创建计划,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将通过创建注入工作活力,提升学校形象。
三、以打造魅力校园为主攻方向,努力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1.积极推进魅力校园创建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文化长廊”、“宣传阅报栏”、校刊、“校园论坛”等文化载体,通过班班建立图书角、德育手抄报栏、定期出版主题板报等形式,把发展和谐文化、树立文明风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
2.积极开展“六化”。近阶段我校将根据规划,在校荣校貌整治方面,围绕“绿化、亮化、美化、硬化、洁化”的“六化”要求,不断提高文明学校创建标准,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关注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3.扎实开展“校园文明新事”评选活动。我校将挖掘、评树和宣传一大批平凡中见伟大的典型人物,充分发挥“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育人效应,学校通过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干、进步之星、文明学生等活动,借助校园网、橱窗等平台展示,知荣拒耻、扬荣抑耻,努力形成崇尚美德的良好风气。
四、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基本目标,努力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1、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团总支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五四”、“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革命军人和烈军属家庭、走进农村工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精神、光荣传统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责任人:杨龙江、杨慧、储开根)
2、开展“雏鹰助老、情暖夕阳”老少结对助困活动。动员全校组织学生定期到敬老院、困难家庭开展“雏鹰助老、情暖夕阳”老少结对助困活动,帮助解决五保老人的生活实际困难,关心孤寡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共享人间温情。 (责任人:杨慧、储开根)
3、开展“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留守孩子社会关爱活动。全校师生要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少年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为重点,动员社会的力量,多给一份关爱,多尽一份责任,帮助他们与城市的孩子、正常的孩子一样共同成长。要扎实推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推进“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帮扶机制。
4、开展“美德伴我行”体验活动。要突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填报“美德卡”、举行主题教育周等形式,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活动;在社会,开展“爱心奉献”活动,真正把“美德伴我行”活动往实处做、往深处引。
5、开展“文明进社区、周周见行动”实践活动。我校将确定一个社区作为道德实践基地,每周保证一个班轮流实践,每个学生全年参加活动两次以上,通过“弯弯腰、动动手、管管事、帮帮人”等多种形式,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从而带动、影响社区居民,形成人人关心社区秩序、卫生、文明的良好氛围。
6、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师德楷模是未成年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要评选、表彰师德标兵,组建全校师德报告会,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强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识,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浓烈氛围。
五、工作要求
1.创建工作需要体现动态管理,要求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注重管理过程,及时保留资料,对照创建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 文明单位的创建过程,我们不仅清楚要做什么,还要清楚不能做什么。希望全校师生做到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高姿态执行国策,杜绝任何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