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务公开 >> 思想建设情况 >> 正文
2010年福州市艺术学校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来源:福州市艺术学校   2011-09-20 点击量:
2010年,是我校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精心描绘“十二五”宏伟蓝图的承前启后之年,是我校新旧校区交接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奋斗之年,是我校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校新一轮创业的起点。对我校塑造对外良好的形象,促进我校跨越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是全体教职员工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领全局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凝心聚力,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努力拼博,辛勤耕耘,学校的面貌起着显著的变化。学校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党政工齐抓共管。两年多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师生文明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工作如下:
一、科学发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年来,校领导班子在进一步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校部与支部紧密配合,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新校区秋季投入启用。调动了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政风行风建设,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一、积极开展党建、团建宣传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党支部定期出专刊专栏、共青团每月出一期黑板报进行党团知识教育,共青团还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团队知识竞赛活动,文明礼貌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二、党员、团员队伍不断壮大,先进人物不断涌现。今年有6名年轻教师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五四期间发展一批新团员。教师节期间王华、林理杰、陈志勇、陈燕霞、王丽静、翁林森、栾芳鑫、林圣龙等八名教师被评为首届“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团员、学生干部,树立榜样模范带头作用。陈乃春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局党组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及相关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党支部与监察员积极做好学校各项监督工作,及时检查监督校务、政务、基建工作执行情况。
四、积极配合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组织教职员工多次慷慨解囊。如:闽西北灾区捐款、甘肃舟曲灾区捐款、见义勇为基金会捐款等。全校上下呈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奉献爱心的热情。
二、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落实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针对新旧校区衔接阶段特殊情况,合理安排师资配备、课程及教学方案,指导教师分阶段做好教学计划。在科学安排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艺术鉴赏、法律知识讲座、德育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规范行为,扩大知识面,教授学生“学艺先学做人”与如何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舞台艺术理解能力。
二是规范教案编写,建立教学档案。组织教师学习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戏曲专业的分科教学大纲,北京舞蹈学院有关舞蹈专业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编写教案,并将教案分类归档,作为教学资料保存,使我校的教学档案管理逐步迈入规范化。
三是贯彻执行教育部、教育厅及市教育局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开展师生实践、实习、实训活动。国庆节期间组织师生到西湖演出,并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练以此促进、提高年青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共有26名师生参加福建省第十届“水仙花戏剧奖”比赛,翁林森、张林娜、林特获优秀新秀奖,林俤俤、林晓铭、陈新如获新秀奖,杨帅获优秀新苗奖,黄冰冰、陈思婷、宋利利、余根舒、陈林兴、林杰堃、郑恆、黄梦奇、黄允杰获新苗奖,陈志勇、刘立斌获银奖,张如清获铜奖,陈乃春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林萍、林梦萍、李晓燕、谷恩东、王华、林理杰、王和平、张林娜、林晓铭获辅导教师奖,学校获组织奖。11 名教师参加福建省第七届“武夷杯”青年演员比赛,年青教师刘立斌、林特、翁林森、张林娜、黄求真进入决赛。优秀传统闽剧《红裙记》继获2009年第四届福建省艺术节暨第二十四届戏剧会演七项大奖之后,2010年又获福州市首届“茉莉花”戏剧奖一等奖;颜宝华编创作品《搓埘齐搓搓》、《月光光》、《瓦砾下的学子》获福州市首届“茉莉花”奖三等奖,参与全国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晚会导演组工作,获得全国第五届特奥会组委会颁发的“先进个人奖”;李时茜参加海峡两岸首届琵琶、古筝大赛琵琶青年组金奖;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民乐大赛青年组金奖。6月,胡奇明、刘小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新老教师传帮带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年青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通过各种信息媒体获取现代教学信息。鼓励年青教师提高学历,今年9名年轻教师参加成人高考,被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录取。
五是加大教具、教学设备的投入。购买学生练功服,添置教具,刀枪把子;教学DVD机、手提音响;数码摄像机一台;戏曲教学桌椅20套;实训处仓库、服装柜、鞋帽柜;1间阶梯教室、2间练功房;电脑室、办公室电脑41台,总投入约60万元左右。
    六是组织观摩学习。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京参加中国戏曲学院建校60周年活动。组织教师观摩福建省第十届“水仙花戏剧奖”比赛,福建省第七届“武夷杯”青年演员比赛闽剧、芗剧、高甲戏、舞蹈专场比赛及省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汇报演出。
七是认真组织各级各类考试,使考务管理规范化。通过考试检验教学成果和质量,分析和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开展考后分析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探讨研究,进而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进一步加工、提升精品剧目,组织专家观摩《红裙记》,并邀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红裙记》录像。
三、共建共享,促进与社会良性互动。
1、真情关爱学生。学校每年奖励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每位中层干部和党员结对一名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全方位予以关心和帮助,用真情传递温暖,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增强信心。
2、热情服务社区
学校党总支持续深入开展与新港结对共建活动,送学上门、慰问社区困难家庭,支持配合街道开展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两年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骨干教职工到社区为群众进行义务教育咨询,对社区学生及家长就学业、心理、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学校坚持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杨浦高级中学在创建过程中得到政府和社会支持,承载着百姓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期盼,服务社区,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百姓共享,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一份责任。
四、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设施
深入贯彻落实榕政办[2010]47号文件精神,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预防机制
一是加大安全管理投入。从闽侯保安公司聘请11名保安人员配合学校安全工作,实行三班倒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安全;设立消防控制管理中心,配备消防控制管理人员,做好防火安全管理;投入11万元在学校围墙周围安装红外线监控仪器,避免学生攀爬围墙及校外人员翻墙入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强化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对来访人员实行登记制度。
二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开展防火、防震知识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教育学生注意生活安全、人身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做好师生用电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不发生意外事故。
三是两次与市防疫站合作对校区进行全面消毒,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齐抓共管,营造了全校教职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文明单位的创建过程,是对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各项工作的检验;市文明单位荣誉的取得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结果。多年来的创建实践告诉我们,文明单位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思想上重视,抓住核心,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创建活动就会取得实效。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把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把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完成。虽然我们初步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书育人,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